“南方要供暖成共识”无意义-荣尚热能
“南方要供暖成共识”无意义
别问南方要不要供暖,问他们愿付多大代价
代价想清楚,再谈要不要
问南方人“要不要”供暖,是个故意在搞笑的问题。当然要,“你们北方人热得都开窗户透气了”,南方人,或者更精确地说,生活在长江流域等“夏热冬寒”地区的人,只能享受室内室外一个温度?
但在问“要不要”的时候,先想清楚代价。是不是南方人都认为供暖是免费的,是北方地区特有的福利?即使很多单位有补贴,北方供暖费一个冬天也是要几千元的,这并不是一笔可以忽略不计的费用。
经济的问题先不谈,说一说大家最关心的雾霾。一直以来,人们都从感性出发,认为北方在11月后雾霾频现,一定和集中供暖有关。现在精确的研究来了,北京大学陈松蹊教授带领一个团队,研究近5年来北方雾霾和供暖之间的关系,并在今年10月21日,将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》上。陈松蹊发现,冬季供暖会使得PM2.5浓度增加50%以上,显著地加重了冬季空气污染。
冬季空气污染的后果有多严重呢?2013年7月发表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的一篇论文指出,冬季燃煤带来的雾霾,或许让中国北方5亿居民平均付出“少活5年”的代价。这种定量研究是否准确,可能存在争议,但雾霾影响健康这种定性研究是板上钉钉的。南方人民有没有想过,呼吁南方和北方采用同样方式供暖,是“引狼入室”的行为。这种负外部性,恐怕不会有人在想清楚后,还会接受。
我们国家从来没有禁止南方供暖吧?所以“南方要不要供暖”,其实说的是“南方要不要像北方这样,由国家推动、补贴,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来供暖”。在到底集中供暖,还是分散供暖这个话题上,本不应该有争议,因为已经再明了不过。
集中供还是分散供,不应再有分歧
集中供暖是落后的方式,别说南方,就算北方都在进行调整
先做个概念辨析,什么叫集中供暖?通俗地说,所谓集中供暖,就是建一个锅炉房,把水烧开,然后通过管道循环到每家每户的暖气片里,热水散热提高室内温度。
在北方一些大城市,最主要的供暖方式就是这种。这一套是和前苏联学来的,当时北京第一热电厂正是前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。它的优点是全空间连续供热,但缺点也格外明显,建设规模大、周期长、一次性投资高、供热量调节难度大、空气污染严重等。
集中供暖是过去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下,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。它最初是以福利的形式出现的,随着各地供暖系统的市场化改革,现在还能报销多少供暖费,要看你在什么单位了。如果你有幸在北京当一个正处级干部,那么今年你可以拿到2750元的供暖补贴。
由于集中供暖的弊端太大,即使在北方城市,现在也有很多新建小区在大力推广自采暖。比如今年2月,吉林省政府就发文件,要求加快撤并小锅炉推广自采暖。
北方都在反省和逐渐淘汰的方式,一年最多只有2个月寒冷期的某些南方城市,还要学?
既然南方应该摒弃集中供暖,找政府干嘛?
说白了,之所以在供暖方式上存在集中还是分散的争议,还是因为在一些南方市民看来,只有集中供暖才叫供暖,只有享受政府补贴的供暖才算供暖。
即使我们一碗水端平,抱着“既然北方可以集中供暖,为什么南方不可以?”的思维考虑问题,南方也确实没法实施集中供暖。理由很简单,由于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集中供暖设施为0,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,则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彻底改造,你得把几乎每条街道都开挖一遍,再建大量大型锅炉和无数的小型锅炉。指望政府掏这笔钱,断然无可能,指望全民自费,也绝对达不成共识。
既然大面积集中供暖,在南方无可能,找政府做什么呢?首先,你可以找开发商。在很多南方地区的高档楼盘,地暖已成“标配”,这是开发商很大的一个卖点。你说高档楼盘是少数人才能买得起,普通老百姓怎么办?
至少可以开空调。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测算,在长三角地区,一套典型的100平方米住宅,如果24小时开空调(当然,不会有人24小时开),可以维持20摄氏度的室温。每个冬季的电费支出大约在2500至3000元。而在北京,同样面积的住宅,要支付的取暖费用是每平方米25至30元,与此基本一致。也就是说,舍不得用空调的人,你同样舍不得交暖气费。
当然,还会有人说,空调开着不舒服,没有暖气舒服。那也还有办法,现在很多南方城市家庭、包括一些北方家庭,都装了一种叫做“燃气壁挂炉”的设备,它具有强大的家庭中央供暖功能,比一般空调舒适,比中央空调经济。
总之,不管南方哪个地区采取什么样的供暖方式,只要采用的是“市场推动+补贴困难户”模式来进行,都是可取的。指望政府出面大兴工程,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,已无现实可能。不仅中国不可能,别的国家也不可能,在美国、加拿大和我国南方同纬度的地区,供暖也都是独立自采而非集中。
-
发布时间:2024-11-04发布时间:2024-08-23发布时间:2024-04-24发布时间:2024-03-12发布时间:2024-01-18发布时间:2023-12-18发布时间:2023-12-07发布时间:2023-10-30